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
点击小三角收听
三代人的高考情结
作者:谢先莉
我父亲于1972年高中毕业,因为历史原因,他错过了高考,这成了父亲一生的遗憾。父亲有五个孩子,我是老大。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读中专,延续了父亲没有参加高考的遗憾。我的大妹、二妹和弟弟,因为家里拮据,为了减轻爸妈的压力,他们三个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出去打工了,没有经历高考,成了弟弟妹妹的遗憾。
幺妹是我们家里第一个参加高考的人。2002年7月,她去市区考试,正是家里农忙的时候,父母侍弄着二十多亩田的庄稼,根本没有时间去陪幺妹高考。后来幺妹提起当年高考的事:当时,她看到别人的爸妈在考场外等候,她却无人关心时,她流泪了。她说她理解爸妈的难处,流泪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因为高考在她看来,就是离开家的前奏,是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转折点。她是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流泪。
展开剩余61%时光流转,高考的故事在我们家继续书写,如今,接力棒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今年,二妹的女儿琪参加高考。二妹夫在苏州打工,所以照顾孩子就成了我二妹的事。每天我二妹早上五点多起床,叫醒孩子,开电动车送她上学。晚上十点,又去接孩子回家。风雨无阻,从未迟到。在高考前一个月,她依照各种营养食谱轮流做给孩子吃。
二妹夫半年前就专门在节假日去上海的大学参观拍照,给女儿讲述重点院校的好环境,让她树立远大的目标,刻苦学习。他每天打电话回家,从未间断。作为一个在外为家庭打拼的父亲,他有着和我一样的遗憾,当年他也是读中专,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妹夫早在三月份就开始申请周末值班,为的是多一些调休。他早早向公司领导请假,要在六月请假一周陪女儿高考,七月请假一周陪女儿填报志愿,九月开学时请假几天陪女儿去大学报到。
二妹两口子对孩子高考的重视和付出,我都看到眼里,感动在心间,我也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今年四月,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说深圳一位被保送北大的高中生有学习笔记提供,我便加了那位学霸的微信,购买了她三门主课的学习笔记发给二妹,虽然我不知道那资料对孩子有没有用,至少我心安。
高考,成了我们一家人谈论的热点。儿童节那天,我和父亲通电话,说到琪马上要参加高考,父亲说最近做梦,梦见她考上了武汉大学。二妹夫多次打电话和我聊到琪的学习情况,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每次摸底考试的成绩一出来,他就会转发到家庭微信群。
为了一个孩子的高考,我们三代人全家总动员。孩子也很刻苦努力,配合家长、老师的安排学习,每周只休息半天,每天睡眠的时间不足六小时,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十名。
高考是一个人的蜕变,无论能否考上大学,都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愿每一个学子都能在这一场考试中拼尽全力,交出自己满意的答卷。愿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不以高考论成败,让他们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去继续下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谢先莉,广东省青工作协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宝安区作家协会会员、龙华区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在《散文百家》《椰城》《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南方工报》《深圳特区报》《教育导报》《宝安日报》等报刊发表。
(图片由作者提供)
发布于:广东省好股配资网,安徽股票配资,高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