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 他們奔忙在基層一線
2014年5月1日,在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家灣鎮勞動監察分隊的牌匾掛在了該鎮路邊的醒目位置。從那時起,這支由7人組成的 “小部隊”便奔忙在該鎮大大小小的用人單位。一年來,他們巡查了2500家企業,發出205件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成功調解550起勞動爭議案件,涉及職工近千人,為轄區400多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資331萬元。
抓預防主動服務企業促和諧
近日,銅牛制衣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祖震介紹說,他們是張家灣鎮勞動監察分隊成立后巡查的第一家企業。2015年 “五一節”后,分隊執法人員在巡查中得知,企業因為政策性減員要核定138名職工的社會保險費、經濟補償金,企業擔心處理不好會影響生產。第二天,鎮勞動監察分隊隊長楊柏山專門請來張家灣鎮社保所的工作人員協助企業,并現場解答職工提出的各種問題。這起企業政策性裁員順利解決。員工安置、經濟補償發放、社保關系接續都做得有條不紊,企業的一個車間搬離北京,職工情緒安定,皆大歡喜。
銅牛制衣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段檳告訴記者,最初,由于個別職工對政策不理解,有些想不通。但是,監察分隊請來社保所的同志陪著他們一起學習政策、討論政策,度過了“情緒波動期”。后來,大家看到轉崗、 退休人員都有滿意的結果,感覺咱鎮上這支勞動監察分隊來得太及時了。企業和監察分隊門對門,有了問題過了馬路就能找到他們,確實方便了企業、職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去年, 分隊在巡查中發現我們企業缺工。第二天,他們就將就業人員信息庫名單拿到企業,還幫助企業開招聘會。企業很快有了新員工, 生產恢復了元氣。” 通孚精細化工廠負責人陳德民至今記憶猶新。
張家灣鎮鎮長楊利介紹: “這支新隊伍,隊員學歷都是大專以上,平均年齡33歲。雖然裝備簡陋、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工資也不高,但一年來, 這支隊伍克服困難, 在10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明執法,得到了轄區百姓的認可。”
據記者調查,張家灣鎮有5000多家企業,小企業比較多,也夾雜著一些不規范企業;六七萬名農民工分散居住在57個村居。這支小分隊每天巡查企業,規范了企業用工。張家灣鎮主干道光華路、廣利街還獲得 “2014年北京市規范用工一條街”美名。
討工資為農民工維權盡全力
一年來,張家灣鎮勞動監察分隊收獲了15面錦旗。
在監察分隊辦公室,一面 “授予討薪先進單位———張家灣勞動監察分隊”的錦旗吸引了記者,那上面的落款是“農民工”。
送錦旗的人叫葛秀寬。 據葛秀寬介紹,2014年6月,他們116名北京伯雅軒家具公司的員工到分隊,舉報企業拖欠工資且找不到老板。監察分隊的監察員立即分頭調查、取證。經過一夜奔波,監察員找到了老板。第二天晚上,監察員與鎮工會、司法所的同志一起,將追回的73.64萬元工資發放到員工手中。
葛秀寬說: “最后一名農民工領到工資時,已經是第3天的凌晨。監察員們幾乎幾天幾夜沒有合眼,也沒好好吃過一頓飯。”
面對落款潘秀婷的 “執法為民,情系百姓”的錦旗,監察分隊隊員張皓然告訴記者,這起案件到了仲裁委,最后經過支隊調解結案。
原來,按照 《勞動法》 等法律法規, 潘秀婷被所在企業解聘后,區勞動爭議仲裁委裁決企業補償潘秀婷5.2萬元經濟補償金,但企業想不通。楊柏山主動走進企業,耐心解釋相關政策依據,讓企業負責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后案件以調解結案。
“我是來北京打工的四川人,遇到了好人。分隊不但維護了打工者的合法權益, 也在辦案中給企業、職工普及了法律知識。他們都是調解高手,調解結案更人性化。”潘秀婷格外感激勞動監察分隊。
接地氣筑牢監察執法死角
通州區人社局主管勞動監察工作的副局長李軍介紹: “張家灣鎮勞動監察分隊是我區第一支分隊。目前, 通州區11個鎮都成立了分隊。由于這支隊伍接地氣,將勞動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也加強了對疑難案件調解、查辦的力度,補充了區級勞動監察大隊的‘警力’”。
今年,張家灣分隊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又探索建立網站,通過網站發布政策、 規章及相關信息,同時,開展村就業協管員勞動監察業務培訓。分隊日常巡查還將與網站互動,以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克服目前鎮勞動監察執法還有死角等問題,為維護勞動關系和諧和地區社會穩定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