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科技工作者月入近萬、六成有車
“加大科技投入、釋放人才紅利”成為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的“熱門詞”。作為科技發展的核心——科技工作者,目前的工作與生活狀況又如何呢?他們又面臨哪些困境與壓力?
調查:科技工作者月入近萬、六成有車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廣州科技和信息化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其中《廣州地區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研究》,分析了來自廣州地區2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特征發現,近七成受訪者擁有博士學歷,他們對教學滿意度高,但對于科研工作可謂“憂喜參半”。他們最感慨的一句話是,“評職稱比搞科研壓力還大”。
調查顯示,55.9%的科技工作者滿意hr369.com或非常滿意自己的工作,僅有3.5%的科技工作者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47.9%的科技工作者對自身科研能力提高的滿意度理解為“一般水平”。據統計,廣州地區科技工作者博士畢業2~3年后,平均每位主持了1~2項省級課題,平均每位科技工作者科研經費達到6萬元。在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重點院校,青年教師博士畢業3~5年后,平均每人主持1項國家級課題。
收入:非職收入多
參與調查的科技工作者中,平均月收入為9526元,非職業收入已經成為重要來源。調查顯示,初級、中級、副高、正高職稱的其余收入(指外出講學授課、擔任評委、技術轉讓、課題提成和投資等獲得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1.01%、31.45%、42.36%、64.44%。
生活:64%有車一族
數據顯示,僅3.5%的科技工作者家庭無住房壓力,即沒有房貸也不租房。除此之外,80%的家庭需要還貸,55%的家庭需要租房,30.5%的家庭既需要供房又要租房。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安居”問題上感到很大的壓力。出行方面,64%的科技工作者為有車一族。
壓力:評職稱需時長
對于科技工作者來說,他們承受的評職稱壓力比科研壓力更大。“矛盾突出的學院,待晉升副高的講師多達40人,全部按部就班晉升職稱,要整整20年。其中某青年教師,博士畢業工作8年,主持兩個國家級課題,依舊還是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