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的穩定就是企業經營的穩定
現在經常聽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談起技術工人的短缺。而原因通常歸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職業教育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另一方面是技術工人社會地位低。
以上說法并不錯。但筆者認為我們還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原因:技術工人的穩定就業問題。
與不需要什么技術、培訓幾天或至多1~2個月就能勝任的非技術工人相比,技術工人的特點是:
第一,培訓時間長。成為中級技工需要在技校學習3年(包括實習),成為高級技工需要學習4~6年;從事本職工作后,還需經歷3~10年“從干中學”的過程。
第二,培訓成本高。一方面是真實成本高。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掌握相應技術,而操作所需的設備和材料成本大大高于普通高中。因而技校學費高。另一方面是機會成本高。培訓期間,受培訓者或沒有收入(上技校的前兩年),或只有較低收入。除了與企業對口的班級,一般技校學生剛畢業時的工資比非技術工人也高不了多少。
第三,所學技術通常適用面窄,技術工人如果改行,所學技能很大程度上會作廢。
培訓時間長、培訓成本高,這些還有辦法(如由政府對技校補貼或向技校生提供貸款)解決。真正成問題的是技術工人崗位的穩定性。
前期成本(包括機會成本)越高,技術的專用性越強,接受技工教育者所希望的在特定技工崗位穩定就業的時期也就越長。這里所說的穩定就業,是技工從事與所學技能相適應的工作,并得到相應的高收入下的穩定就業。
能夠給掌握專用性技術的技工提供穩定就業崗位的,是這樣兩類企業。
一類企業(以德國企業為代表)以成為一個小行業中的“隱形冠軍”為目標,它們堅守本行,不斷創新,在同類產品的生產技術和質量上精益求精。這樣的企業會對員工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同時也會給擁有專用技術的工人以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
另一類企業不僅產品技術含量高,而且是小批量、多品種,產品與生產要求經常變換,這就要求技術工人了解其技術在不同條件下的應用。工作時間長的技術工人見多識廣,產品轉換時適應得快,其就業也就更加穩定。
以上情況說明,技術工人就業的穩定是與企業的穩定聯系在一起的。
另外一些技術專用性比上述技術低一些的,能夠從事相應標準化操作的技工都可勝任。只要需要這類技工的行業不出現長期的全行業的嚴重生產過剩,這類技工的就業也還算穩定。
在中國,技術工人無法獲得穩定工作的情況比較突出。影響技術工人穩定就業的,除了缺少擁有技術門檻的“隱形冠軍”企業和“一哄而上”導致的長期全行業嚴重生產過剩外,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
改革的逐步推進和制度的不斷變革,不斷給企業提供hr369.com新的機遇。有人說只要抓住機遇,豬都能飛上天。那么既然有如此多的暴富機會,還有多少企業家愿意在現有行業中深耕細作呢?連自己都不知道5~10年后會從事什么行業的老板,很難給到技術工人一個長期穩定的崗位。
而因為就業前景不穩定,則學習技術投入的時間越長、成本越多,技術工人的損失越大。因此,對接受職業教育者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一畢業就改行,免得因“從干中學”而進一步投入時間和成本。換句話說,如果就業穩定問題不解決,那么職業教育表面發展得再好,也不能保證畢業生出去以后愿意成為技術工人。
從國際上看,發達國家就業的共同特點,是青年失業率最高,中年人的就業率較高且穩定。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無論是城市下崗工人“4050”人員(男50歲以上、女40歲以上)就業難,還是老一代農民工進入中年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中年高失業率都困擾著中國勞動者。技術工人的穩定就業問題只是中年勞動者就業難題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