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薪酬案例引發的關于企業管理問題的思考
案例引入:
國內某家知名咨詢公司自成立以來,主要經營企業管理咨詢業務。然而,隨著公司的市場開展和客戶關系的維護,以及咨詢培訓市場的發展成熟,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培訓業務需求出現日趨旺盛的態勢。
由一個薪酬案例引發的關于企業管理問題的思考
為更好開拓培訓市場,公司于2月份引進一名在培訓行業做過多年課程研發的人才小A,來負責公司培訓課程的研發、培訓方案的策劃以及培訓業務的客戶拜訪工作。(小A,碩士研究生,已在咨詢培訓行業摸爬滾打四年時間,曾在同行業規模不錯的培訓公司做過研發總監,收手下帶領員工6-7人)。
雖然小A頭上有個主管,但是由于不懂培訓市場,也從來沒有做過團隊管理,個人層面也只對做技術工作感興趣,所以,小A的工作,相當于都是一個人在開展的。
雖然于上家公司相比,手下既沒有團隊,公司這塊積累的培訓資源也比較少,而且,各個部門的溝通、協作流程也沒有個正式的規定,但是小A本著幫著公司先把培訓業績搞起來再說的想法,一個人單打獨斗,一個人干著原本三四個人的工作。在小A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培訓業務量有明顯增加,成交量也高了很多,這給了小A以及商務部門很大的信心,小A也漸漸在公司有了威信。
但是,由于工作量超大,小A的身體慢慢吃不消,而且,小A有感覺到,由于人手不足,公司也錯失了很多單子,公司的培訓業務也可以更好。于是,5月份,小A特向公司提出增加人手的要求。
與此同時,公司正好有一名女顧問師小B懷孕,無法出差,于是乎,7月份,該女顧問師順理成章的進入研發中心。(小B,擁有一年的咨詢培訓行業工作經驗,比小A早來公司一年,參與過幾個咨詢項目,與小A同齡,同樣是碩士研究生畢業)。
但是,公司在增加人手同時,并沒有明確兩人的工作關系,是上下級還是平級關系。小A有向公司暗示過這種工作關系的確認,對于后續開展工作的方便性,但是公司這邊,沒有任何反應。
然而,小B雖然由顧問師轉崗到研發崗,除了工作內容有變外,而其他的,都沒有變。比如薪資待遇(比小B低200)、顧問師享受的上下班不用打卡、不用接受公司考勤、請假不用假條也不用扣工資(這些待遇,小A都沒有)。公司承諾,小B有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期間,業績抽成與小A平半分,三個月試用期過后,再說。
于此同時,小A除了要做好自己手頭上方案之外,還要輔導小B盡快勝任研發崗位要求,在照顧到孕婦身體不適的前提下,讓小B喜歡現在枯燥而繁重的研發工作,而且,還要做好任務的分工、績效的考核以及對上的工作匯報等。
10月份,小B三個月試用期到了。小A被主管叫到辦公室。小A與主管簡單交代了下試用期期間小B的表現。主管表示,三個月試用期結束后,關于提成那塊,反正沒幾個錢,公司這塊,也會跟小B再溝通下。小A沒有搞清楚公司到底啥意思,認為公司這塊有可能還沒有敲定最終的執行方案,就暫時按照之前的方式,該分工的時候分工,該輔導的輔導。然而,公司一直以來,也沒有個明確的答復。
12月份,也就是小B轉正的第二個月,小A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被告知,從小B轉正后的業績抽成(也就是從10月份以后的成交),小A不就得再平分。同時又表示,公司特別希望,她能夠繼續幫著公司,把培訓業務給做起來,說白了,小B的工作,小A要繼續做好分配、輔導、業績統計、匯報等工作。另外,小B休產假后,有另外兩名要準備懷孕的女顧問師進來,希望小A到時候能繼續輔導。
小A后來才知道,小B覺得自己工資很低,有向HR索要每個月的業績提成明細,公司那個***的HR,就連帶著把小A的業績明細發給了她。小B一看,心里不平衡了,我每個月的業績提成,連小A的一個零頭都不到。另外,小B也有向公司反應,說小A每天都很忙,而我每天都沒有事情干,是不是有些需求,小A自己留下,沒有分配給我啊。
小A知道后,很不不服氣啊。
第一,我的業績提成比她高,那也是我本身努力的結果啊。了解培訓行業的人都知道,培訓需求爆發點,在上半年(小B7月份才進公司),下半年,基本上都是培訓公司忙著操作培訓,需求相對而言,比較少。也就是說,我現在拿的提成,都是我在小B7月份轉崗之前,我自己一個人扛下來的啊。另外,做研發這塊,需要積累,你才做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怎么能妄想著馬上出業績,而且,要跟我出一樣的業績啊。
第二,公司自從11月份以來,需求確實是很少。而且,我每天在忙,也不是在忙方案的事情啊。做研發,除了要做方案之外,還要趁淡季的時候,給自己充電,多看看老師的博客,多整理整理自己的產品等等,這些事情忙起來,比做方案,更費心。
另外,我跟小B之間又不是上下級關系,像這些沒有回報的事情,我怎么好安排給小B去做呢。如果安排給她,她再以為,我把跟業績沒有關系的工作分配給她了呢。
我每天也看她沒事干,也覺得挺理解的,有暗示過可以看看哪些網站,搜集哪些資料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但由于不是上下級關系,這話不好說重啊,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另外,針對現在不忙的淡季,我也有向主管反應過,如何給我們安排任務,尤其是怎樣有效利用小B這個資源。但主管一直忙于自己的專業技術,沒有對我的建議,有任何的表示和行動啊。主管都不操心,***的哪門子心。
第三,10月份以來,小B的工作我又不是沒有輔導,成交的方案,我哪個沒有花心思調配相關的資源、與各個部門、與老師協調工作啊。難道這段時間成交的方案,都是小B一個人的努力成果么。為何,我就不能享受到提成呢?公司這樣做,簡直是對我努力的不認可。一個方案的成交,哪里有這么容易。我倒不是非要在乎那幾個錢,就是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
第四,不管是從公司的崗位定外來說,還是薪資待遇、工作時間要求來說,我與小B,甚至包括接下來打算要轉崗到研發中心的準備懷孕的女顧問師,只是平級關系。我為何要承擔起屬于我職責范圍外的工作。從我個人而言,為何要做這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呢。(她三個月試用期過后,大家都各自干各自的,個人拿個人的業績)
第五,公司這么安排,根本就沒有從系統角度思考公司培訓業務的開展。本來公司的培訓業務就沒有一套運營機制和流程,我原本還想著把上一家公司培訓項目運作的成功經驗,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好好梳理和規劃一下呢。這也是我進入這家公司的初衷,是我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公司這樣安排,實在是讓我沒有動機去系統思考公司培訓業務開展的工作。
理性思考:
表面上看,這件事情是薪酬管理的問題。但是筆者認為,實際上,卻折射出企業管理的幾個問題:
1、部門主管在管理團隊時,有沒有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一個員工跑過去反應問題了,就針對反應的問題本身,馬上做出解決方案。處理員工問題,帶領團隊,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藝術的處理手段。
2、很多企業都在發愁為何公司骨干員工沒有輔導新員工、帶領新員工的意識,也有很多公司聘請過一些專家,做一些部署輔導能力的培訓和宣導。其實,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當事人沒有輔導新員工的意識和能力,而是在于,公司在給予他們輔導新員工職責同時,有沒有考慮到,如何激發他們輔導新員工的動機。比如,有沒有做好崗位職責和工作關系的梳理和定位,從而賦予他們輔導新員工的權利;有沒有從制度層面,制定一些激勵他們輔導新員工的措施。
4、回歸到薪酬管理的技術層面,公司應該根據不同崗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薪酬分配方案。一般而言,針對研發人員的薪酬,宜采取對外具有高競爭力、對內(相比于其他崗位員工)采取高底薪的薪酬策略,而且,有一點要尤為關注的是,要考慮到研發人員薪酬的團隊效應。
5、企業做薪酬管理,一定要從企業管理層面、團隊管理層面去做,而不要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 。薪酬體系,是一套制度,但更多是一門管理藝術,薪酬體系的價值,在于,去管理,在任何問題出現時,能遵循自我公平、內在公平、外在公平的原則,去解決。只有從團隊管理層面思考薪酬,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勞多得”和“價值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