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一款產品打天下”的啟示
6月1日,家電“節能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入圍企業及產品名單隨后公布,有心細的記者發現,2011年志高空調銷量不足格力1/7、不足美的1/5,而入圍“節能補貼”的空調型號卻高達1106個,高出格力200多個,更高出美的600個,“這里面有什么貓膩嗎?”
我于是反問記者一個問題:“假如蘋果手機參與本次 節能補貼 ,你認為會有幾個型號入圍?”
毫無疑問,只有一個,那就是iPhone.
我告訴這位記者朋友,入圍型號的多少,與銷量的高低不存在邏輯關系,入圍型號多,不等于銷量大。
相反,志高以如此眾多的型號對決格力、美的,最后的結果是銷量僅有對手的1/5 1/7,這說明志高的產品規劃思路值得反思。
由此聯想到以蘋果為代表的國際品牌產品規劃戰略。
自2007年6月29日正式上市以來,蘋果手機至今只有一款產品。實際上,iPad也是如此。人們大惑不解:為什么蘋果從來只投放一款產品?
顯然,蘋果對產品的理解,與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不同。
長期以來,人們傾向認為,消費者購買力不盡相同,審美取向各異,應采取多規格、多層次產品競爭策略,以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美其名曰“全面撒網,重點捕魚”。顯然,蘋果的產品規劃戰略,顛覆了大多數企業的產品設計思維。
在蘋果看來,與其分散精力、財力多頭出擊,不如集中精力把一款產品做到極致。在喬布斯的觀念里,消費者需求從來都是企業創造出來的,用喬布斯的話說,叫“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產品”。而中國企業習慣性地認為,企業應該迎合消費者需求,消費者需要什么企業就生產什么,這叫“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
兩種模式哪個更好?在我看來,對于具備絕對創新能力的企業,前者是適用的;對于創新能力不足的追隨型企業,后者也許更合理。蘋果堅持只做一款產品,與其骨子里的叛逆有關,這正是喬布斯的天性。
但是,喬布斯并沒有因此而讓人們以為蘋果是狂妄的。實際上,蘋果不僅顛覆了傳統手機產業格局,還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平板電腦時代。
蘋果沒在包括CCTV在內的中國媒體投放一分錢的廣告,而其產品在中國卻炙手可熱,不能不說是個奇跡,這讓那些在媒體上狂轟濫炸以維持市場地位的品牌們何等羞愧。
與喬布斯不是培養出來的一樣,蘋果也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中國企業曾經一度熱衷于做“中國的索尼”、“中國的三星”,唯獨沒有人敢說要“做中國的蘋果”。
今日,蘋果的業績依舊令人佩服。2012財年一季報顯示,蘋果實現營收463.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67.41億美元增長73%;凈利潤為130.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60.04億美元大幅增長118%.其中,iPhone銷量為3700萬臺,遠超去年同期2034萬臺的紀錄。數據顯示,2011年
第四季度,蘋果用全球手機市場8.7%的份額,賺取了75%的利潤。蘋果這架戰車,至今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對于蘋果為何只推出一款iPhone或iPad,蘋果CEO庫克給出的解釋是“避免出現像Android一樣的分散局面”他說,“我們永恒的信條是提供最佳的產品。”
一款產品打天下,這就是蘋果。蘋果的成功,迫使中國企業全面檢討長期以來推行的產品規劃戰略。
蘋果給中國企業提出一個嚴肅命題:“單品銷量最大化”與“多品類銷量最大化”,到底哪個更適合中國企業?哪個更具有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