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現全行業虧損 產能進入全面過剩期
“雖無確切統計,但估計我國的鋼鐵產能已達9億噸,在數量上繼續增長的空間很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近日在“第八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持續低迷的真正原因。
鋼鐵業首現全行業虧損
作為基礎產業,鋼鐵業近年來的萎靡不振受人關注。今年一季度,鋼鐵業實現凈利潤為負10.34億元,是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也是全國工業利潤降幅最大的行業。
南京鋼鐵董事長楊思明說,當前鋼鐵主業嚴重虧損,呈現從未有過的三大特點:
一是越大的企業虧損愈加嚴重。已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鋼鐵公司,幾乎全線盡沒:首鋼股份預虧逾1.4億元,華菱鋼鐵預虧逾6.9億元,鞍鋼股份預虧18.9億元。
二是多少年來發展勢頭一直很好、從未虧損過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主業也開始虧損。2011年,我國鋼鐵業平均銷售利潤率2.42%,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達到2.7%。這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是受投資支撐、以建筑鋼材為主的企業,繼板材企業之后進入虧損通道。這意味著,隨著4萬億元計劃的紅利耗盡,鋼鐵下游需求再難找到一個像樣的亮點。
雖然3月份隨著國內鋼價由降轉升,重點鋼鐵企業盈利逾20億元,沖淡了前兩月巨虧的影響,但鐵礦石價格也在連續回落5個月后,再度呈現上行趨勢。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噸,較低谷時回升近20美元/噸。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趙湘鄂認為,這將令鋼鐵企業的盈利難現根本改善。
“去產能化”將成趨勢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虧損,鋼鐵行業經歷的巨變,前后不過5年時間。
鐵礦石價格暴漲,曾被認為是鋼鐵業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礦價由高峰時的逾190美元/噸下降到150美元/噸,降幅超過20%。而同期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卻一度超過40%。“由此可見,鋼廠虧損不能完全歸咎于鐵礦石漲價,而更多地要從內部找原因。”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說
5年來,我國鋼鐵業產能迅速擴張。2007年我國粗鋼產能不過5.5億噸,如今已經達到9億噸。而根據鋼鐵“十二五”規劃,我國的粗鋼需求量峰值不過7.7億噸至8.2億噸。
資深業界人士、“鋼之家”總經理吳文章說,2010年以前,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然而,從2012年起,行業進入全面過剩階段。即主要鋼材品種都已供大于求,且鋼材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產能過剩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會長期存在。
專家認為,“去產能化”將成為鋼鐵業的未來趨勢。這包括落后產能淘汰、加快兼并重組和完善行業退出機制等。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非市場力量的干預。
“比如華菱鋼鐵,去年原本巨虧,卻因收到地方政府10多億元的補貼而勉強盈利。華菱鋼鐵的第二大股東是跨國企業安塞樂米塔爾,持股比例約30%,這意味著10億元補貼中有3億元給了外資。如此補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有專家認為。
從專注PPI到兼顧CPI?
面對嚴峻形勢,李新創指出,今年鋼鐵業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嚴控產量是業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實起來很難。隨著近期鋼價上漲,粗鋼日均產量迅速反彈,至4月上旬已達到203萬噸的歷史新高水平,遠超去年全年的187萬噸。
“二季度在資金環境好轉、保障房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的推動下,國內鋼價有望延續漲勢。但產量的加速釋放,使后期鋼價有較大回落風險。”鋼鐵現貨交易平臺“西本新干線”副總經理盛志誠說。
由于鋼價不具備大漲條件,更多的企業選擇進軍非鋼產業。在吳文章看來,鋼廠搞輔業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武鋼整體銷售利潤率為1.67%,而非鋼產業達到3.47%。肉價支撐的CPI最新漲幅是3.6%,而鋼價支撐的PPI是負0.3%。
“鋼鐵生產流程很長,各環節衍生機會很多,不用對其搞輔業大驚小怪。”李新創說。事實上,從金融到房地產,從養豬到賣酒,鋼鐵公司涉足的行業已經五花八門。有專家提醒,鋼廠拓展非鋼產業要注意與主業的關聯性,像德國第一大鋼鐵企業蒂森克虜伯,就選擇從鋼鐵向下游的機械制造、電梯設備延伸,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錯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