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工人計時與計件工資之間如何權衡?
一線工人計時與計件工資之間如何權衡?
1、產量高與低的規律。
連續查看裝配車間12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產量,取一個平均數略高的數做為計算單價的依據,也就是說,工人們還是需要努力才能達到或者超過這個數量的。
并且規定,這個單價每半年根據公司技術采納、設備更新、工藝創新等情況,會同工會、職工代表等可以一起進行調整,達到公司和員工之間相對公平的效果。
2、確定底薪加計件的模式。
根據目前員工收入水平的統計情況,由底薪+計件來作為工資調整的方案,底薪就是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件單價按照前面確定的產量和目前收入水平來倒推,保證員工收入不減少但也不會增加太多就行。
只要不降低員工工資,如果還略有一點增加,哪怕是50或者100,他們都會滿意很多的。
3、加強上游機器操作穩定性。
上游機器就是加工毛坯的,不外乎就是切、割、削之類的動作,如果設備不好、材料材質差別大,容易損壞刀具、磨損模具等,相對拆換零件、維修機器的時間就比較多,流到裝配車間的毛坯就少了,會影響裝配出來的產量。
我認為,可以會同相關維修技術力量,集中力量會診機器情況,該小修的小修,該大修的大修,該淘汰的淘汰,只要給老板算一筆經濟帳,同樣的時候做多少產量,消耗的水電氣、人工等,老板會考慮逐漸更新換代機器的。
4、將確定方案交工會討論。
對于以上調整初步想法或者方案,可以提交工會或者職工代表進行討論,公司領導也參加,但只聽不發言也不承諾,將所以意見收集后再討論決定。
我認為,只要公司不會因調整方案而比原有方案虧,就可以實施。如果因此可能會支付更多的員工工資,但公司因此提高了產量和質量,贏得了市場,讓客戶更加滿意,這筆帳和收入也是十分可觀的。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員工反對的事情,企業就應當不做,對員工和企業都有利的事,哪怕是暫時只有較少的有利,都應當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完善,并給員工做好交流解釋工作,員工也是人,只要真誠相待,沒有說不通的事,這樣,就有了今后對公司和員工會帶來更多利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