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一目了然 監管一項不漏
企業數量越來越多, 勞動關系日漸復雜,但勞動監察力量卻無法成比例增長, 怎么辦? 現場情況錯綜復雜,糾紛訴求日趨多元, 一線監察員因無法及時比對企業的歷史信息和處置適用的相關法律依據, 影響辦案效率,怎么辦……
困擾諸多地區的難題, 廣東省河源市找到了答案。
“我們的辦法是信息化。” 河源市勞動監察支隊支隊長陳建輝說。 近兩年,借助信息化網絡, 河源市基本實現了勞動者互聯網舉報投訴、 執法人員網上辦案、企業用工信息自主申報和單兵設備遠程調度指揮等信息化手段的靈活運用, 并形成4級聯動網絡, 有效保證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搭建網格夯實基礎
2014年初,河源市被廣東省人社廳選為勞動監察 “兩網化” 指揮中心平臺建設試點城市, 所轄東源縣也同時成為縣級平臺建設試點。
在廣東省人社廳的指導下, 河源市迅速成立勞動保障監察指揮中心平臺建設領導小組, 制定 《市級勞動保障監察 “兩網化”管理平臺建設實施方案》, 確定了以市級為指揮中心,縣區為處置中心的建設方案, 以及用3年時間分階段完成全市平臺建設工作的計劃。
“2014年, 我省實現了全省勞動保障監察 ‘兩網化’ 縣級以上全覆蓋,今年要求全省所有市級指揮中心和50%的縣級處置中心完成建設,2016年全面建成, 實現省、 市、 縣、鎮4級一體化的 ‘兩網化’ 管理目標。 河源市和東源縣兩級指揮 (處置)中心的建成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標桿作用。” 曾多次到河源指導工作的廣東省人社廳勞動監察局局長于春濤說。
在此基礎上, 按照兩級執法、 三級監管的思路, 河源市合理劃分網格,同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 配備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 在全市劃分出包括16個市直網格在內的140個網格,基本形成覆蓋至鎮級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監控網。 “目前, 我們已在市直網格配置協管員15名,其他縣區也在陸續配置中。” 河源市勞動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張叢林介紹。
指揮中心連接上下
網格的建成只是信息化的第一步,要使信息手段在各網格發揮作用, 負責連接省與各縣區, 統籌指導和監控全市 “兩網化” 運作的 “中樞神經”———市級指揮中心必不可缺。
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 河源市人社局爭取190萬元資金, 在本局大樓內規劃出指揮中心建設場地50平方米。
陳建輝告訴記者, 河源市級勞動保障監察指揮中心平臺分為顯示區、指揮區、 操作區和設備區4部分, 目前,中心已與省, 下轄縣區、 鄉鎮的政務網絡平臺實現了聯通。 “這種聯通,不僅能夠實現各類企業信息, 如工作時間、 工資發放、 簽訂勞動合同、社保費繳納等的實時共享, 還能借助視頻會議系統, 實現與縣區處置中心互聯互通, 從而通過會商模式,研究疑難復雜的勞動違法案件, 提高各類勞動違法案件的處置速度和準確率。”
指揮中心的建成, 不僅使河源市有了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新武器,還使該市案件處理模式實現了從 “線下”向 “線上”的轉變。
截至目前, 指揮中心已錄入結案勞動違法案件278宗。2015年,河源市人社局還將利用指揮中心的信息化平臺,加大力度開展以企業用工管理為主題的專項執法檢查行動, 預防和減少勞資糾紛案件, 特別是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發生。 “我們還將依托指揮中心,主動推動企業用工管理行為的規范化,借規范化達到依法管理的目標, 實現受理處理案件模式從 ‘線下’向 ‘線上’ 的轉變, 防止出現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現象, 更好地管控廉政風險。”張叢林介紹。
單兵設備作用巨大
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不僅提高了河源市勞動監察的工作效率, 還對該市勞動監察員的工作觀念和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將藍牙耳機戴上、將視頻終端別在腰上、將外置攝像頭安在工作服上……這些步驟如今已成為河源市勞動監察支隊執法人員出門前的必經程序。
陳建輝告訴記者, 單兵設備開啟后, 就與指揮中心單兵設備網絡互連,執法人員可將現場情況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 局相關領導及支隊負責人可以通過單兵設備, 快捷、 直觀地遠程調度指揮和處置突發事件, 使發生在轄區內的突發事件能夠 “看得見、 聽得清、 信息準、 反應快”, 確保案情上得來, 指令下得去。 單兵設備啟用后, 相關信息還將自動儲存在服務器,并實時導入廣東省廳的勞動保障監察信息系統, 供省廳直接調取。
“此外, 勞動者日常舉報的投訴案件、監察部門日常巡查和專項檢查也可根據需要啟用單兵設備, 便于執法人員現場直接聯入系統進行信息處理, 實現企業用工情況等實時查詢、登記和辦理, 大大提高了勞動監察辦案及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應急及處置能力。”陳建輝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