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什么時候出現離職潮?
猛一聽,這個標題顯得有點危言聳聽,銀行曾經是多么光鮮亮麗的行業,高薪,穩定,還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從未來金融業發展趨勢而言,銀行所面臨的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將會慢慢失去,而市場化的競爭和沖擊力度也將會越來越大。
銀行業什么時候出現離職潮?
如今的銀行是四面楚歌:
1、利率市場化。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始于1996年,期間由于亞洲金融風暴而暫停過一段時間,但近年來又重新加速。對于中國的銀行業,乃至于整個中國的經濟運行狀況而言,利率市場化都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事件。利率市場化將直接打破銀行靠吃存貸利差的模式,逼迫銀行進行轉型。
2、金融脫媒趨勢的發展。金融脫媒,就是社會融資可以通過除銀行以外的途徑進行,比如債券,私募,融資租賃,小貸等,在滿足不同層次融資需求的同時促進融資體系的多元化。目前銀行信貸在社會總體融資規模中的比重已經開始逐步下降。2013年第一季度,人民幣信貸占社會融資總額占比的比重達到歷史最低:44.7%,已經充分說明了融資市場朝著真正市場化的局面邁進。
3、民營資本的沖擊。在本輪金融改革之前,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業對民營資本是嚴格限制的,而本輪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進金融行業內部體系的競爭。繼石化、鐵路、通信之后,銀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面向民間資本開放的行業。
4、互聯網金融。2013年是hr369.com互聯網金融的元年,互聯網利用自身的大平臺和數據,對傳統銀行進行解構,衍生出在線理財、便捷支付、電商小貸、P2P、眾籌、金融搜索服務平臺、互聯網貨幣等多種模式?;ヂ摼W金融目前多是借用傳統金融,特別是銀行的產品,來進行基于互聯網的渠道變現。
除了渠道,互聯網金融還分流了部分傳統金融體系的資金,如P2P和電商小貸,直接繞過了銀行開展了授信業務,滿足了小企業和個人的部分融資需求。
除了在市場和政策環境上的“四面楚歌”之外,銀行還要直接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渠道的挑戰,也就是客戶的獲取和服務方式將逐漸由線下轉移至線上,就如同10年之前開始的電商化趨勢一樣,未來銀行客戶的主流服務場景會更多表現為電子化和網絡化,而不是如今以銀行網點為核心的場景。
這就帶來了一個直接的問題,在目前大多數銀行還在卯足了勁擴大物理網點的情況下,并大力招聘網點人員,而5年、10年之后,銀行的線下服務渠道的綜合價值將逐步萎縮,不需要這么多網點了,這批員工將何去何從?這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銀行業離職潮的到來?
不錯,即便如今銀行業還是個利潤豐厚的行業,但是隨著金融服務供給的多元化和居民投資理財渠道選擇的多元化,以及銀行傳統利差保護模式的逐漸失效,銀行將最終走入市場化的競爭領域。
一方面是外部的沖擊和挑戰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銀行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變,對于一個行業而言,最直觀的描述行業前景的信號便是人才的涌入程度,或者是人才的退出程度。在這個方面,國內的銀行業至少目前還沒有出現人才大幅流出的現象,但是并不否認這也許是未來的趨勢。
其實,在國外,這種人才的流動趨勢已經開始表現出來。
“自金融危機以來,作為身份象征的金融職業的熱度減退,人們的吸引力被轉移到科技行業。”搜索公司Glocap Search的首席執行官亞當·佐伊(Adam Zoia)表示。
據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統計顯示,科技行業是該校畢業生的第三大去向,2014年有13.5%的畢業生選擇了這一行業,而這個比例在2008年僅為5.6%。哈佛商學院2013年有18%畢業生投身科技行業,約為2008年的三倍。在一些頂級商學院,科技公司為MBA畢業生開出的起薪已經同金融服務行業具備可比性。一些初創公司雖然薪水不高,但是依然可以用股權吸引年輕、敢于冒險的專業人才。
在國內,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金融業務開始成為傳統銀行業務的有力競爭者,而深入剖析各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的幕后操作者,無非是兩種人:一種是傳統銀行跳槽出來的資深銀行人士,一種是互聯網企業的資深產品經理,在這兩種人的合作之下,一個比較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才能保證后臺流程的合規和風控,同時保證前端的對于客戶的用戶體驗和網絡化營銷。
獲得銀監會籌建許可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在人員的結構上,就采用了中高層的平安系人士和大量的騰訊系互聯網人士,隨著國內互聯網領域銀行,民營銀行籌建進程的加快,未來傳統銀行中高管人士跳槽出走的概率也在加大。
對于銀行系人士而言,下一個更好的選擇,除了互聯網金融與IT,還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