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離職的支行行長:薪酬與“不良”掛鉤
不能離職的支行行長:薪酬與“不良”掛鉤
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不斷下滑的利潤增速,似乎正在使高踞薪酬水平金字塔尖的銀行業,一點點失去往日的光輝。
“我們行不少支行行長想辭職,現在都脫不了身。”某上市銀行中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任職的銀行已將業務人員的薪酬,直接與不良貸款掛鉤,一些支行行長因任內發生較多不良貸款,不僅工資和獎金下降,甚至連離職都不被允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同時獲悉,為了防止不良貸款蔓延,個別銀行還規定,風控部門要為不良貸款承擔部分責任。在此情況下,甚至出現了風控人員盡量少批或不批業務的情況,進一步導致業務人員收入水平下降。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的銀行業可謂內憂外患,不良貸款增加,利潤增速下滑,貸款投放更加謹慎,薪酬水平確實下降,離職人員也在明顯增加。
辭職辦不了離職手續?
“我們行最近幾個支行行長辭職,都辦不了離職手續,”上述某上市銀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由于薪酬水平下降,業務開展難度加大,他已準備從這家銀行辭職。
上述情況并非個案。進入2015年以來,銀行降薪消息不時傳出。近日就有消息稱,浦發銀行總行員工2014年年終獎和2015年工資,都下降了20%左右,但這一說法隨后遭到浦發銀行否認。
“因為考核指標變化,不少銀行員工薪酬都有一定程度下降,”某股份制銀行中層人士亦稱,受利潤增速放緩、經濟環境惡化等因素影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些銀行薪酬水平就已開始下調。
不過,上述上市銀行人士稱,該行辭職的支行行長“無法脫身”是因為不良貸款。盡管凈利潤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但該行在資產質量方面卻壓力很大。
根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426億元,較年初增加2506億元;不良率達到1.25%,較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比2011年上升0.29個百分點,呈加速增長之勢。
而上述上市銀行人士所任職的銀行同樣未能幸免。據其透露,在對近百億元不良貸款進行清收和重組后,該行2014年不良貸款仍然快速增加,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增加了近40%,且逾期貸款規模亦達數百億元之多。
在此情況下,該人士所在銀行規定,對于不良貸款較多的支行,或者自身與不良貸款有關的支行行長,辭職后不能馬上離職,而是要處于待崗狀態,按要求將不良貸款處置完畢后,才能辦理離職手續。
為了約束支行長和員工,這家銀行并未全額發放薪酬和獎勵,而是將部分收入預扣,離職時只有按要求處置好不良貸款,才能拿到剩余部分薪酬。“支行行長固定工資并不高,主要還是靠業務費獎金,這里面很多是和貸款掛鉤的,如果處理不好,就算是能離職,這筆錢也拿不到手。”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不良貸款沒有處置完畢,根本無法辦理離職手續。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銀行管理人員需要任職資格審核,拿不到離職證明,就無法繼續在行業任職。“金融行業里口碑非常重要,任職前新單位都會進行任職調查,如果沒有離職證明,或者任職期間存在瑕疵,新單位肯定不會收。”他說。
業務標準趨嚴
在提高不良貸款考核標準,以及加強不良貸款清收力度的同時,各家銀行還加強了內控措施,提高業務審批標準。
為了控制新增不良貸款,已有個別銀行規定,風控部門也要為不良貸款承擔責任。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稱,他所在的銀行,已經提高了業務審核標準,即便是正常的業務,風控部門審批時也“卡”的很緊。為了避免承擔責任,甚至已出現盡量少批或不批的情況。
“現在符合總行要求的項目太難找了,業務人員也卡的很難受。”上述股份行人士說,最近他處于半休假狀態。
而這并非個別現象。上述華南某股份行人士說,今年以來,信用和企業經營環境都在繼續惡化,在資產質量壓力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銀行對借款方愈加苛刻,導致少量企業消耗了多數金融資源。同時,為了降低風險,銀行也在控制貸款發放節奏,減少資金投放規模。
“以前只要沒有太大問題,審核一般都會通過,現在就未必做得了,比如貿易企業,只要現金流有一點不順暢,銀行可能就會拒絕貸款,在以前這還算優質業務。”該人士說,貸款審批越來越嚴已不鮮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隨著外部環境變化,今年以來,不少銀行普遍調整了業務策略,將加強內控措施、加快信貸資產流轉,以降低不良貸款壓力,新增貸款規模則有所收縮。雖然政府陸續出臺支持政策,但銀行仍在持續退出水泥、房地產、貿易等行業,貸款規模也已普遍壓縮。
實際上,中央持續推進的反腐行動,亦已波及到銀行業,進而對一些銀行貸款審批和業務發展形成沖擊。自2013年9月以來,已有超過10名銀行高管落馬。上述業內人士說,高管涉腐落馬后,會引起相應銀行內部人事動蕩,管理層易人,業務也會隨之調整,其原有業務會一定程度削弱,新業務方向則需時間確定,業務開展難免受到沖擊。而出于各種顧慮,銀行審批項目時也會更為謹慎。
大量銀行人員離職
“各家銀行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出現這種狀況,關鍵還是銀行業利潤增速下降和不良貸款增加。”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
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2008年~2013年,全國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0.6%、14.57%、34.5%、36.3%、19%和14.5%,呈現出連年下滑態勢。2014年,全行業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僅增長9.65%。
已披露2014年年報的11家上市銀行,不良率已全部超過1%。其中,增長最多的中信銀行,不良率為1.3%,比2014年初上升0.33個百分點,農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則比2014年初上升了0.32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薪酬水平下降,加之業務開展受阻,最近以來,已經出現大量銀行人員離職。
“業務方向調整之后,很多人手里積累的資源,可能就沒什么用了,加上業務量減少,未必能拿得到以前的收入。”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
上述某上市銀行人士亦稱,項目屢屢被否,雖然看起來管理層受到的影響最大,但實際上對一線業務人員的沖擊更明顯。一方面,一線人員收入相對較低,除了固定工資外,收入主要是項目獎勵。而現在項目審批嚴苛,收入顯著下降。
在此情況下,不少銀行的工作人員選擇離職。“我干完5月就辭職了,本來有一家銀行找我去當總行部門總裁,但感覺沒什么意思,準備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下一步還是希望盡量往資本領域靠。”上述上市銀行人士說,其所在銀行已有多名支行行長計劃辭職或已經辭職。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離職的銀行工作人員,去向大多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P2P、眾籌、第三方交易平臺等互聯網金融行業,一是私募基金、資管公司、券商等資本領域。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很多人離職后自己創業,現在股市紅火,自己做私募或者資管的非常多,但受制于資源、資歷等因素,進入資本領域的人在離職前大多在銀行擔任管理層,一線人員則大多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而一些有基層管理經驗的,則進入融資租賃、小貸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