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培訓這么設計:基于戰略的培訓管理
2015年,公司醞釀上市,提出要“開源節流”。“開源”自然是增加銷售收入,“節流”就是控制成本。公司后勤部門光榮地承擔起“節流”重擔,除了一些新員工培訓等必須項被保留之外,其他的培訓預算基本被砍光。面對如此境況,我陷入了思索:我該提供什么樣的培訓方案給公司?又該如何說服領導接受?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參加了李海燕老師的“基于戰略的培訓管理”課程。課程主要對兩個問題進行了闡述:第一,培訓和企業戰略的關系;第二,如何向領導進行呈現說明。這一天的課程解決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它給了我行動的底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正式行動前,我先梳理了課程知識(見圖表1)。按照這四步順序,我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按此踐行于實際工作中。
根據公司發展確定培訓重心
海燕老師在課程中不斷強調“培訓一定要創造價值”,但具體該如何創造?答案各不相同。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培訓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也大相徑庭。課程中提供了一個簡單實用的“培訓成熟度模型”(見圖表2),參照該模型,我們公司目前正處于發展動蕩期,培訓的重點應從“培訓導入”“關注課堂效果”轉向“培訓管理”“關注問題解決”。
根據戰略分解培訓方向
雖說要“關注問題解決”,但公司問題千千萬,究竟該解決哪一個呢?課程在這里運用了平衡計分卡的方式對目標進行了分解。幸運的是,去年公司采取了戰略解碼的方式進行了公司的戰略分解,所以這個問題有了直接答案——根據業務部門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來設定培訓項目,并且對最后的KPI負責。
公司的戰略和業務部門的KPI是兩位一體的,完成業務部門的KPI就是完成了公司的戰略。所以,培訓最重要的方向就定為提升業績。
依據現狀確定培訓內容
找到了要解決的問題,那這個問題能通過培訓解決嗎?哪些可以而哪些不行?如何通過項目設計保證實施的效果?
結合兩大關鍵
如果要將培訓與公司業績的最終表現掛鉤,首先必須保證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是有用的;其次,要能夠真正運用在實際工作中。
學員認為什么內容是有用的?他們自己總結提煉出的經驗。如何保證這些經驗在工作中得到運用呢?培訓對象的直接領導至關重要。結合這兩個關鍵點,我們最終確定了培訓形式——行動學習!
擬定項目范圍
經驗告訴我,項目的范圍越大,時間越長,成功概率就越低,反之亦然。鑒于此,我做了一個比較有針對性的計劃(見圖表3)。
對結果負責
在公司“無立項、無預算、無計劃”的背景下,想要讓領導支持一個培訓項目,將其和KPI掛鉤只是一個基礎。除了對項目邏輯、結果進行展示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結果負責。所以,我將自己的考核指標綁定項目對應的KPI,同時將該項目的KPI占比提升到公司允許的最大單個考核占比——40%。
向公司提交方案,獲取支持
按照公司的正常流程,要提交一個項目方案需要歷經多層級、多部門審批,程序繁雜且十分曲折(見圖表4)。在這種情況下,按部就班“過五關”顯然漫長而不切實際。“基于戰略的培訓管理”告訴我,項目呈現要得到領導的支持,就一定要從他的需求點開始,于是我調整了策略(見圖表5)。
說服“HRD”
首先,我會與我的直接上級溝通項目思路,表示自己會先和銷售部門聊一聊,看看他們的想法。如果銷售部門愿意做這個項目,那么預算他們出,領導當即表示認同。
突破“中心GM”
接下來要面對的是銷售中心總經理,此時的關鍵是抓住對方兩個需求點:其一,以KPI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全符合他的需求;其二,自下而上,積極主動。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提供的金字塔原理這個工具,我設計了“兩階段7句話術”(見圖表6),完美突破了“中心GM”。
攻克“銷售部門總監”
之后,我聯系了3位部門總監,他們對此都很有興趣。我選擇了其中一位進行項目的試點。在最關鍵的預算問題上(我們雙方對這個項目都沒有預算),我提出的方案是:項目完成后,KPI在80%以下培訓費用由培訓部承擔,在80%——90%之間由雙方各承擔一半,90%以上由銷售部門承擔。這個方案直接得到了銷售部門的認同。最后,該項目的額外預算、立項申請都毫無懸念地成功獲得批準。
一個好的課程,猶如提供給你一張地圖,幫助你更快更順利地走到想要的目的地。“基于戰略的培訓管理”就是這樣一個課程,它是我的地圖,我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