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培訓執行戰略?
用培訓執行戰略?
王佳誠是費明集團老板,率領麾下在制造主業深耕20余年,逐漸鞏固了市場霸主地位。但商業環境的變幻莫測讓他不安,金融風暴、人口紅利消失、通脹帶來的成本上升……任何一個風浪都可能使企業傾覆。所以,經過咨詢公司建議,在今年的“戰略解碼會議”上,王佳誠雷利風行,提出了要向集團已有的地產、旅業、文化和科技四大產業全面進軍,并為中層分別分配了任務。
中層們紛紛叫苦不迭,感嘆業務規模上得太匆忙,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緊缺,會新業務的人根本不多。更有中層指出,隨著近年來一波因年齡出現的老干部的隱退潮,內部人才補給已經難以為繼,任職人員比潛在接替者還多,人才結構出現“倒掛”。
回想費明集團近年來在人才吸引上不遺余力的投入,王佳誠大為不滿,責問人力資源部經理尚明。尚明解釋道,成熟人才招聘難度大,且來了后又難以融入企業文化。這個不假,費明集團文化比較僵化,外人很難融入。但王佳誠仍然不滿,質問內部人才培養為何乏力。尚明苦笑不得,心想近年來倒是在人才培養上投入了大力氣,根據戰略分解任務,根據任務確定員工能力需求,根據需求組織課程和人才培養項目。但心思花了不少,培養后提上去的幾個人王佳誠卻并不買賬,直言是揠苗助長。
但這也怪不得尚明,一來,公司的戰略變得比天氣還快,說白了,王佳誠的命令就是戰略,才確定的培養方向,一轉眼就偏了;二來,即使偶爾方向沒偏,授課式培訓卻很難無縫對接實踐,員工學到的知識卻難以立即轉變為績效。這種情況下,潛質人才的能力始終欠缺,無法得到提拔,而能夠為做事的,還是那些在關鍵崗位上長期接受鍛煉的老干部,而碰上老干部因為年齡問題的“隱退潮”,這個矛盾自然被放大了,集團戰略轉型自然無法落地,王佳誠也自然更加不滿。
尚明知道解釋也是自討沒趣,沒有多說,在王佳誠嚴肅的目光注視下,只表示會在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
一、重拾“學習型組織”
尚明知道,王佳誠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人才或創意,而是一個能夠快速培養人才的模式!王佳誠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人才培養模式,而是要讓培養的過程與戰略的落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會被認可為“人才”!這一目標,顯然是一直將自己部門定位為集團“后方”的他沒有思考過的;這一目標,也顯然是他以前那套自上而下從戰略到培訓的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
喊了多少年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尚明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工作的“戰略性”,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窩在辦公室里大半天,尚明仍然沒有一點思緒,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書柜角落里的《第五項修煉》上。是呀,好幾年前這本書的確夠火,以至于現在國有機關都提“學習型黨組織”。一個組織如果擁有學習的無限熱情,無疑就獲得了成長的不竭動力,自然也不會缺乏人才,另外,由于學習型組織的行動是和戰略績效密切相關的,自然也能快速適應戰略需求。但問題就出在,用口號號召員工去學習,看似熱火朝天,實則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運動式管理,和他自己的模式沒有什么不同,學什么,怎么學,都由組織來定,員工好似木偶,自然難以為繼。于是,這股風潮來的快,去的也快。
尚明眼睛一亮,“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本身并沒有錯,但要形成“學習型組織”,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員工在學習上的自主性。
企業在戰略轉型中的柔性,除了需要高層對于環境有快速而清晰的識別,更需要員工對于戰略環境的理解。員工長期接觸一線,也許最清楚企業需要什么!這些戰略主題對于企業來說是實現績效的一塊塊基石,而關于這些戰略主題的知識,也許才是員工們學習的最佳內容!
解決了學習主題的問題,尚明仍然覺得有些暈,總是覺得少了什么。第二天便組織集團潛質人才庫的培養對象們進行了訪談,收集了他們關注的主題。一盤點不要緊,尚明立馬就明白哪里不對了!原來,年輕人們思路很發散,不僅是關注自己部門的業務,有的還把手伸到了其他業務領域。例如,有個生產部門的小伙子周海濤,直言自己一直對旅業很有興趣,大學也是學習旅游管理的,甚至還對旅業公司的經營提出了建議,建議還頗有見地!
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這些建議、這種人才不是一直弱勢的旅業公司正需要的嗎?如果能夠在集團內讓他這種人動起來,再為他們在實踐中創造學習條件,旅業中層們抱怨手下無人的情況不是就可以馬上解決了嗎?尚明一方面感嘆年輕人的沖勁,另一方面卻犯了愁,要是按照這種主題來推動組織學習,集團的構架都要被拆散,報告線和協作關系全部要被打亂!周海濤這小子更是肯定要兩邊不討好,生產部罵他不務正業,旅業公司罵他越主代庖,這人才,還怎么成長呀。但你若是不讓他弄這個,又確實可惜,你旅業公司不就是喊缺人嗎?
二、暗渡陳倉,重新洗牌
尚明知道,HR們在企業里看似神氣,實則難以大面積調動資源。可要讓王佳誠完全理解這個模式,下決心大張旗鼓地搞,又是在太難,畢竟是多年的格局。怎么打破?況且,打破后的風險他尚明自己也承擔不起。躊躇之下,尚明聯系了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老師Moo博士。
Moo博士告訴他,現在的培訓已經與過去完全不同了。在輸入上,由過去的“總部規劃內容”變成了“基層迭代生成內容”;在過程上,由過去的“教學模式”變成了“互動模式”、“(模擬)實戰模式”,更加強調“代入感”;在輸出上,由過去的“柯式四級評估”、“菲利普斯評估”變成了“模擬實踐,對接實踐,去評估”。尚明是老HR,當然聽得懂這些趨勢,他一直覺得當前的培訓模式有問題,但又不太敢挑戰經典,現在聽到老師這么說,底氣好像足了點。尤其是,Moo博士提出的“戰訓結合”一詞,深深地印刻在了尚明的腦海里。
尚明心想,王佳誠要人才,要戰略執行,但我又不能調動資源來大搞,為何不用用Moo博士提到的“戰訓結合”?想來,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培訓這個由頭來暗渡陳倉,撬動費明集團的戰略執行!這個想法讓他熱血澎湃,腦子高速運轉。在Moo博士的輔導下,他很快設計了一套方案……
尚明先是重新提交了擱置多時的企業大學——長青學院項目,并向王佳誠力陳這是培養人才落地戰略的當務之急。王佳誠雖然并不奢望這個項目能解決他的問題,但還是同意了,只是催尚明要拿出更多切實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