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新知: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更有成效
培訓新知: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更有成效
每一個培訓師都希望在課堂上創造出一個互動的學習環境。如果忽略培訓環境的舒適度和安全度,會導致學員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與彼此信任度的降低,最終影響培訓的現場效果。針對此類現象,我們來談一談如何打造舒適、安全的培訓環境。
建立舒適的外部環境
正式環境和非正式環境
溫度
溫度過高會導致學員容易犯困和疲倦,即使授課內容很精彩,學員在高溫下還是難以集中精力;溫度過低會導致學員容易受涼感冒,出現生理的應激反應。當環境溫度為25℃,相對濕度50%,氣流速度0.15米/秒時,人體處于最正常、最理想的熱平衡狀態,感覺最為舒適,反應最為良好。根據季節,培訓師要提醒后勤人員將溫度保持在25——27℃之間。
座椅
盡量采用柔軟、有扶手的座椅,學員的舒適度會提高。堅硬材制的折椅很容易使人分神,另外有可能發生磕碰等傷害,課前要提醒學員注意。
燈光
培訓教室的燈光相當重要。培訓師在課前要熟悉燈光控制的按鈕,以講述為主時燈光要集中在屏幕,播放視聽文件時燈光應集中在學員區域。
視線
如果學員要通過經常移動位置來觀看培訓師的演示,就會放棄學習的努力。無論座椅陣型如何排列,都要讓每一位學員的視線和屏幕保持直線,最好放棄圓形排列。屏幕兩旁放置的白板架的角度要事先調好位置,不要干擾到學員的視線。
書寫和工作空間
必須保證學員有充足的個人空間,便于書寫和記錄,確保學員有足夠的空間來練習。桌面上既不方便移動且容易污染環境的物品(如茶杯、水杯等),要盡量拿開。
打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實例。
在某次培訓中,參加培訓的學員是來自同一行業、不同團隊的管理者。第一天的培訓主題是“演講技巧”,無論是分享還是練習,學員的參與度都很高,培訓效果明顯,培訓反饋滿意度為優秀。第二天的課題是“團隊合作與沖突管理”,按照第一方案,培訓師引導學員以自己團隊出現的實際問題來討論,結果學員回應度和參與度明顯下降,在討論和分享環節出現冷場。培訓師立刻采用第二方案,用自己收集的其他案例來做研討,學員這才開始略有回應,培訓反饋滿意度一般。
前后兩堂課的培訓氛圍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這是為什么?答案很明顯,學員的心理安全度發生了變化,對培訓的抵制情緒增大。
影響心理安全的兩大因素
由此可見,如果學員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產生強烈的抵制情緒,那就意味著培訓的失敗。學員心理安全度的下降,主要源自于對課程內容的抵制和學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對課程內容的抵制
對課程內容的抵制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第一,相較于技巧、知識內容的培訓,態度類培訓的安全系數偏低。案例中“演講技巧”和“團隊合作與沖突管理”相比,前者更偏向于技巧,后者偏向于態度。在技巧和知識中,實用性越強,和受訓者的工作、生活相關性越高,學員抵制的程度就越小。“演講技巧”是團隊管理者必須的技能,也是塑造自我魅力的技能,所以培訓目標容易達成。而在態度方面,內容的普遍性越強,抵制的程度越低;內容的自我剖析和暴露性越強,學員抵觸性也越強。比如,對于“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抵觸就小于“團隊合作和沖突管理”。因為前者的普遍性要大于后者,后者的暴露性要大于前者。
第二,對內容的認可度評價不同。學員認為培訓要達到的價值和現實存在差距。在案例中,就有學員反映“沖突管理從理論角度來看的確成立,但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實施的環境,所以培訓意義不大。”
學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學員的自我保護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彼此間不信任。如果學員對培訓的目的有誤解,就會對培訓內容產生懷疑和狹隘的聯想,造成錯誤的第一印象。我們會經常碰到學員詢問:“公司安排這個主題,是不是業務有什么新變化?”另外,培訓師的立場一般都是從管理層的角度出發,而學員則更多從保護自身出發。同時,學員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學員對涉及自身實際狀況的討論,明顯有抵觸情緒。
第二,對改變的接受程度。成人學習中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如何擺脫過往經驗的影響——包括學員的年齡、工作年限、組織文化的適應性、具體負責的工作和任務的重復性、工作的熱情以及輪崗的頻率等。在案例中,學員的后期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第三,來在同伴的壓力——害怕丟臉。當學員來自同一利益群體時,在涉及以改變態度為主題的培訓時,容易出現比較明顯的從眾傾向。“別人會怎樣看我?”將成為他們處事的主要動機。因為任何一個學員都不想讓他人覺得自己很愚蠢,他們會充分考慮現場的表現對其培訓結束后的影響,擔心如果言行不慎受到其他人的輕視而留下笑柄。尤其是權威角色人物形成后,非權威角色的學員壓力明顯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