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劃轉社?;鹫闪扛母餂Q心與力量
國有資產劃轉社?;鹫闪扛母餂Q心與力量 在深改關鍵年,任何破冰都值得深情注目。這次破冰發生在山東的“國有資產劃轉社保基金”。5月18日,山東省政府在“劃轉”儀式上鄭重宣布,該省正式劃轉3家省管國有企業30%國有資本,用以充實社?;?。根據媒體獲悉,山東此次劃轉資本規模約為33億元,是國家“國有股劃轉社?;稹庇媱澲械氖状纹祁}。
對改革的歡迎或是對破冰的致敬,高蹈抒情之前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現實背景,此番動作所映對的乃是逼仄的社保資金壓力。不妨以養老保險為例,根據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后,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元。與此同時,居民的社會保險繳納壓力同樣逼仄,根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單位和個人為在職職工繳納的五項社會保險,約為職工個人工資的46%,從全球背景下的橫向比較看,我國居民社會保險繳費率亦偏高。
而另一個同樣不能忽視的歷史背景是,“國有資產劃轉社?;稹?,只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來客。早在2004年,“國有資產何時劃撥社?;稹北氵M入媒體提問視野,當時的全國社?;鹄硎聲髡呔拖蛎襟w透露“一個由各個部門組成的國有資產劃撥小組”已經成立,不過,直到5年后的2009年,所能公開獲知的依然只是一份由國務院發布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此后的消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再到山東此次破冰。至此,“國資劃撥轉入社?!?,從提出到辦法,從計劃到破冰,已過去11年。
從只聞腳步聲,到聽到樓梯響,再到人下來,無論是資金缺口壓力倒逼下的“被求變”,還是在改革浪潮中的積極主動求變,區別于“提高個人繳費率”、“延長職工退休年齡”的簡單方式,“國有資產劃轉社?;稹睙o疑是值得歡迎的發生。
一個需要厘清的常識是,從產權屬性或是從財產性質來看,國有資產和社?;?,同屬于公共財政范疇。以優化配置、合理利用,提高運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為目的的國有資產,與發端于滿足社會共同需要、以政府為主體通過征集部分國民收入生產出來的社?;?,因其一致的公共屬性,決定著相同的公共價值―著眼于現代社會公民福利的改善,保障整個社會保險體系的正常運轉,具體來說,就是讓更多人分享到國有資本收益,真正把繳費負擔降下來,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于此而言,“國有資產劃轉社?;稹?,有著天然的耦合路徑,不僅能紓解社保基金所面臨的賬目虧空壓力,也能促進國有資產的角色回歸。
愿景在勾勒,理想在生長,當對“國有資產劃轉社保基金”滿懷期待時,依然需要面對現實的隱憂。首先,11年的歷史探幽,本就說明改革破除利益藩籬的艱難。如今,有了山東的首次破冰,能否在全國范圍內得以真正的推進?其次,從根本上說,劃轉只是意味著代表資本的股權流向,如何預防和防范運營風險,同樣值得審慎觀察,尤其是在一些國企歷史沉疴尚未得以肅清的大背景下,比如資本運營體系尚未建立、預算執行主體缺位等等。再次,面臨著現實制度沖突。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既然涉及到股權流轉,必然牽涉到與公司法、預算法、證券法甚至是系列國有資產監管管理條例的沖突,如何規避行政之手的強力介入,實現規制范疇內的漸進調整?
總而言之,“國有資產劃轉社?;稹痹跉v史長河中,會有它濃墨重彩的一筆,裹挾著理想,也要回歸到現實。它的角色扮演,不應是歷史進程中的單兵突進,既需要改革的決心和智慧,也需要現實制度格局的重塑,比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比如市場經濟體制的革新,比如社會保障體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