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上市企業數量逼近硅谷 收入過億企業達1550家
截至目前,中關村總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已由2009年的1120家,增加到目前的1550余家。每年新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由2009年的近1800家,增至去年的4000余家。
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已經躍居全國區域第一,達到208家,僅次于擁有250家上市公司的美國硅谷。預計到2014年,中關村上市公司數將超越美國硅谷,躍居世界第一。
收入過億企業達1550家
中關村管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中關村企業做強做大的速度明顯加快。2011年,示范區新增總收入過億元企業超過140家,總數達到1550家,其中,百度、凡客、中國普天等近百家企業收入比去年翻一番;新增過10億元企業約50家,新增過100億元企業約10家。
去年示范區企業實現總收入19278億元,同比增長20.9%,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連續3年保持20%以上增速。其中,計算機和軟件信息服務、生物醫藥、環保、新材料及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等產業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形成了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了現代產業體系。
北京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11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0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中關村示范區增加值完成3062.6億元,同比增長17.1%,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24%,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9.1%。示范區增加值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均比上年提高約0.6個百分點。企業實現技術收入2970億元,同比增長20.2%。
為全國場外交易市場“探路”
值得注意的是,中關村在科技金融創新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為推動中關村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科技部等8個國家部門和北京市共同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對中關村在國家科技金融體系建設中的中心地位達成共識。以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為契機,中關村積極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企業上市和股份代辦系統掛牌企業數量均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僅2011年,中關村新增上市公司26家,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08家;其中境內創業板48家,在創業板形成了“中關村板塊”。2011年累計掛牌及通過備案企業106家;試點工作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進一步推動擔保融資,深化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小額貸款、科技金融保險等試點,15家商業銀行設立了科技信貸專營機構。2011年,已披露的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349個,投資金額約378億元,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占全國1/3。
創新平臺成效初顯
業內人士指出,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關村創新創業環境的不斷完善。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的“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中關村掀起了新一輪體制機制創新。
依托中關村創新平臺,探索建立了統籌優化全市創新資源的新機制,在推動首都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始終走在最前面。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6項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實施,研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激發了科研單位、企業和科技人員研發創新的積極性,政策引導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以上工作的深入開展,先行先試政策的不斷推進,中關村創新創業的氛圍愈加濃厚”。
據悉,去年示范區新創辦生產型和研發型科技企業近4000家,數量比往年增加近千家。由大學科技園、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組成的各類孵化機構超過100家,孵化總面積超過13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4000余家。
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在創新創業熱潮帶動下,示范區創新投入和產出快速增長。2011年企業研發及科技活動經費總額超過750億元,增長近20%,約占企業總收入的4%。專利申請量達到1.9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1萬件,增長約30%。新創制標準211項,其中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8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