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銀行七成“暴利”靠吃利差
根據年報數據統計,四大行去年凈賺6301.67億元,平均日賺17.26億元,盈利規模較上年增長約兩成,巨額凈利潤再度引起了公眾對銀行暴利的質疑。
四大行日均賺17.26億元
6301.67億元!“銀行業的利潤高過石油、煙草”,驚人的說法還言猶在耳,上市銀行驚人的盈利能力成為最好的“論據”。
工商銀行去年實現凈利潤2084億元,較上年增長25.6%,繼續蟬聯“全球最賺錢銀行”桂冠;建設銀行去年凈利潤為1694.39億元,增速25.48%;農業銀行凈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關口,達1219.56億元,同比增28.5%,中國銀行實現凈利潤130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81%,四大行共賺得凈利潤6301.67億元。
巧合的是,昨日中國石油也發布了2011年的業績報告,去年中石油凈利潤為1339.6億元,僅高于四大行中的農行、中行。相比之下,中國石化和中海油可能更是“羞于公布”,去年全年凈利潤分別為717億元和702.6億元,凈利潤甚至還沒有到四大行的一半。“銀行業利潤高于石油”再受關注。
其實,去年年底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語出驚人的一句“銀行業利潤太高了,我們都不好意思公布”,令銀行暴利問題備受輿論考問,銀行客戶、股民、媒體、銀行高管、學者甚至官員都參加了這場大論戰。對于銀行業究竟是否存在“暴利”,在近日召開的幾大國有銀行業績發布會上,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高管都言之鑿鑿地聲稱“沒有”。建設銀行副行長龐秀生則表示,并不存在暴利問題,從數據上來看,建行去年業績增幅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趨于一致。
在農行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農行行長張云也同樣持否定態度。中國銀行業凈利潤的增長并沒有脫離經濟實體,而其給出的論據是,2008-2010年全國規模企業利潤率增長率與同期銀行業的凈利潤增長率差別不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各大銀行老總,都不約而同地稱銀行業高利潤主要得益于資產規模擴張,總體資產回報率并不高,“不能說暴利,只能說是厚利”。央行行長周小川、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也開口為銀行“洗白”。
但公眾、學者并不認可,隨著年報逐漸披露,輿論對銀行業“暴利”的指責聲音越發高漲。究其原因,銀行業人士與普通公眾所處立場不同,觀點自然難以統一。
七成收入靠吃利差
商業銀行巨額利潤到底從何而來?根據年報顯示,利差收入仍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利潤來源。在建設銀行營業收入中,去年利息凈收入3045.72億元,較上年增加530.72億元,同比增長21.10%,有76.70%是依靠利差收入賺得,農業銀行對利差業務的依賴程度更高,實現利息凈收入3071.99億元,同比增加650.47億元,增速26.86%,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81.3%;中國銀行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占比約69.5%,如此看來,四大國有銀行的“暴利”七八成依舊來源于利息收入。
而這些國有銀行利息凈收入大漲的原因主要為貸款規模不斷攀升、息差水平提高。建設銀行就表示,規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對利息凈收入增加的貢獻分別為64.38%和35.62%。以此計算,去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多增了530.72億元,其中各項資產負債平均余額變動帶動利息凈收入增加341.70億元,平均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率變動帶動利息凈收入增加189.02億元;農行去年則多增了650.47億元利息凈收入,其中,因生息資產規模擴大而多增的利息凈收入為376.96億元,因利差水平提高而多增的利息凈收入為273.51億元。也就是說,規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對利息凈收入增加的貢獻率分別為57.95%和42.05%。
另外,中國銀行凈息差水平2.12%,提升了0.05個百分點;建設銀行凈息差2.70%,較上年提升0.21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凈息差2.85%,較上年提升0.28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凈息差2.61%,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表示,銀行業暴利是由于存貸利差導致的,存款利率由政府規定,不能隨行就市自由浮動,而貸款利率可以由市場決定。這種巨大的存貸利差造就了銀行的巨額利潤。
不過,近期有分析師判斷未來凈息差可能下降,在昨日舉行的工行2011年業績發布會上,工行行長楊凱生澄清,工行不存在凈息差下降問題。楊凱生披露,今年69%的貸款資產增長將重新調整,貸款收益會保持增加。36.8%的客戶存款也面臨重新定價。需要重新定價的80%是一年期以內的存款,這部分存款調整對付息成本增加的影響極為有限。再加上今年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空間,這意味著工行可向市場釋放更多資金,并提高這部分資金相較于存款準備金率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