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員工離職前已經釋放出那么多信號...
團隊成員的入職和離職是必須面對的事情,很多管理者表示,如果能夠早一些預見自己團隊的核心骨干人才有離職念頭,能及時做一些爭取工作,或者早點為可能的空缺做儲備,就不會那么被動了。
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我們梳理了所有已知的一些離職人才的數據,這當中既包含我們自己流失的人才,也包含部分合作過的企業團隊流失的人才。我們發現某些行為信號會在員工離職前1~2個月左右逐漸顯露出來。
常言道,“心態決定行動”,在分享這些信號前,先分析一下有了明確離職念頭的員工心態上會有什么變化。
無論是惠普公司設計的人才穩定性預測模型,還是國內夏功成等專家開發的預測離職行為的模擬定性模型,往往都包含了環境(人才市場稀缺性、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異、組織變革等)及個人(年齡、家庭負擔程度、工作滿意感等)兩方面因素。
然而,離職行為本身是一個主觀選擇的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方面,比如有的人很在意自己職業抱負的實現,有的人很在意合作伙伴是否契合或能力突出,有的人很在意工作氛圍是否和諧,有的人很在意工作強度,有的人很在意薪酬收入……一旦這些方面超出了他們所能耐受的底線,離職的念頭就會進入到腦海里。
從人本性來看,大部分人是追求相對穩定的自我實現狀態的,換句話說,動蕩的職業生涯并不是大部分人最理想的選擇。因此,剛有離職心的員工,往往會力求改變自己不太滿意的方面,比如一次爭取認可的溝通,試探自己加薪是否有望或有無晉升機會,為自己還負責的項目爭取更多資源……但如果爭取后發現自己在意的方面無法改變,那么離職的心就會更堅定。在這個階段,以下這些信號值得管理者關注。
TA期望和你溝通,但溝通有“保留感”。平時止于工作關系,但這個時候員工如果私下找機會和你交流,但似乎又放不開談自己的深層次想法時,往往是他內心糾結的時候。
TA開始比較多地和特別熟悉、信賴的同事私下交流。從內心來講,糾結時需要疏導和釋放,往往會選擇和自己有共同體驗的幾個同事吃頓飯,間接地吐槽一下,以此尋求內心的平衡。
TA開始打聽已經離職的員工。對于沒有長期目標的員工,往往通過和別人的比較找到自我定位。通過了解已離職員工,能夠錨定自己如果放到人才市場會是一個什么狀態,現在的崗位還值得留戀嗎。
在這個階段,如果及時干預,還是有留人的可能性的。如果沒干預,那么接下來,員工將積極地為自己尋求新的機會。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觀察到以下行為的頻率逐步增加。
與TA“基線行為”迥異或反向的行為表現。如果你是團隊負責人,你會發現TA展現出很多你以前所不熟悉的行為。曾經合作過的一位同事,性格偏嚴謹審慎、內斂。做決策的口頭禪往往是“我再想想,再看看”,在領導和同事中也頗有執行力強、做事認真、審慎嚴謹的口碑。后來有一段時間,在很多業務、管理討論的會議上,他都直言不諱地提出觀點,甚至直接指出一些公司管理方面的問題。這個轉折點出現在他離職前三個月到兩個半月左右。當時他大致的心態應該是,“我反正不想在這干了”。
TA開始比較頻繁地推功不攬過。越是臨近員工期望離職的時間,這種行為頻率會越高。我駐點客戶方工作的時候,遇到過對接團隊中人員離職的情況。那位離職的同事,每次領導給他布置新任務的時候,能夠看到他雙手指交叉,嘴角向后牽動,身體微微后傾,突然沉默不語地冷半天后再應承任務。這是凍結和逃離組合的防御行為,內心對接受新任務有抵觸。因為無論任務讓自己出彩與否,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TA對團隊活動不太參與或隨大流。我的一位離職同事,在離職前兩個月,每次團隊活動的時候都是最后到場,從原來喜歡坐在前排改變為隨便找個靠角落的位置坐下。征詢他一些團隊活動的意見,他基本言詞都是類似于“聽組織安排”這樣的話語。
TA在工作日請短假頻率會增加。我們所有調研的團隊管理者都提到了這個行為,包括我自己經手的離職同事。需要新的求職面試,或者為職業、生活狀態改變做出一些安排,勢必會占用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這個時候全勤獎往往對員工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而且這當中,請假理由往往是“我有××事”這一類比較含糊的理由。
TA有越來越多避開大家接聽的電話。其實我們注意留心生活的人都會有個感受,接聽不同人來電的語氣、語態、表達方式是不同的。領導、客戶來電,在接聽的時候身體自然就會表現出仰視反應。同事來電,往往是職業化溝通,語音語調冷靜理性。而接家人電話,往往是比較隨意的神態和語氣,措辭也會放得更開。陌生電話來時,身體先是凍結,然后保持客氣的語氣回答自己是誰,然后請對方稍等,再起身尋找比較私密的位置,并且盡量選擇身體能夠依靠的地方講電話。當然,正處在熱戀期間的年輕同事也會有類似的行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做為管理者,當看到你的員工在一周以內出現兩至三種以上提及的行為,并且頻率還不低,那就得敏感一些了。如果說第一階段的行為出現的時候,還可能通過溝通,及時做出管理舉措上的調整爭取留人。那么到了這個階段,管理者更需要做的是針對潛在離職者工作的安排,在組織內外物色繼任人員,減少因員工離職帶來的工作動蕩。
從實踐經驗來看,即使員工離職,仍然應該將其做為組織的一分子去管理。我們很多同事在離職后還和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無論是業務線索發掘,給出專業建議,提供自己新崗位實踐的智慧……都是在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做好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盡量打造人性化的氛圍,實在留不住的時候開心放手,這樣的管理環境才會更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