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培訓師計較課酬
很多培訓經理會和老師談課酬,包括我在企業里做培訓時有時候也干過?,F在想來,其實找老師已經到了培訓項目中比較靠后的環節了。第一,不應該將時間和精力放在討價還價上;第二,老師的課酬在整個項目中只占很小的成本。
我們在其他文章中大量提到,培訓項目需要遵循“433”法則,培訓項目的成功更多取決于前期調研培訓需求、贏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設計混合式學習方案,后期推動效果落地、評估學習效果。老師當然重要,但是老師的重要:
●是我們需要找到匹配需求的老師,而不是找到課酬低的老師;
●是需要找到能夠愿意且能夠全情投入到我們這次項目中的老師,而不是愿意降價的老師;
●是要找到能幫我們贏得學員認可幫助學員提升的老師,而不是幫我們削減預算的老師。
有人說預算有限,怎么辦?預算有限那可能是我們在贏得利益相關者支持那里出了問題,而不是在老師討價還價這出了問題。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焦點問題不是這個,而是如何核算學習項目的成本。
從整體成本來看,包括項目前、中、后的成本,歐美國家的“433”是指培訓費用的構成,在前中后分別占40%、30%和30%。這個公式給我們的啟發是:我們大多數企業在培訓前和培訓后的投入不足,要加大在前和后的投入,而這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要培訓組織者加大在時間精力上的投入,并且邀請利益相關者加大投入。
在項目中成本構成來看,包括講師成本、場地成本、差旅成本、學員時間成本、口碑成本和其他投入。其中場地成本還包括教室、茶歇、裝飾等成本;差旅成本主要是學員的差旅成本,有不少公司在場地和差旅成本上比重很高。其他投入是指在學習系統、電子課件等方面的投入。
其實我們重點要強調的是學員時間成本和口碑成本。這是我們在項目中最容易忽視的兩項隱性成本,學員層次越高這兩項成本越高。學員的時間成本在整個項目中是最需要考慮的成本,按照平均人工成本(工資加保險、公積金等)10000元/月,一個月工作22天計算,那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成本接近500元,如果是30個人的培訓班,這塊成本近15000元/天,這是按照人工成本計算。如果是按照人均年產值40萬元計算的話,這個成本可能要達到5萬元/天。當然每家公司不一樣,制造型企業可能會低些,高科技金融企業可能會很高。
口碑成本是最大的隱性成本,學員對于我們培訓的口碑至關重要,畢竟學習產品不同于其他有形產品,沒有嚴格的量化的衡量標準,利益相關者和學員是否愿意繼續支持我們的項目,全靠他們參加項目后的收獲和感覺,以及基于此形成的口碑。所以,我們必須把握每一次學習項目的機會,為我們的口碑加分,而不是減分。從學員時間成本和口碑成本兩個角度來看,講師的課酬確實算不了什么。
所以培訓人應該共同超一個目標努力,不要浪費學員的時間成本,提升其學習收益,為學習產品贏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