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經理人是如何“被速成”的
我年輕的時候,大學畢業生就像高考狀元一樣鳳毛麟角。大部分打工者都是用勞力來換取報酬,當時就流行什么“老板只會剝削工人”的說法,很多工人整天做夢要做老板,嘴邊常說的就是“工字不出頭”。
到我 1968年出國留學,看到外國的情況,才發現國外很不一樣。
我注意到除了工人外,也有不少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現代管理學之父)稱為“知識工作者”的人群開始慢慢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開始默默稱呼這類人為“職業經理人”。
他們首先是“知識工作者”,就是通過自身接受的教育換來的知識與企業做出價值交換,往往這些價值是業主不具備的。另外,更重要的是,這類人都有自己默認的職業操守,敬業、堅守崗位等。
我大學畢業時,除了正常的畢業典禮外,我們作為畢業的工程師還有一個在職業操守方面的儀式。
所有畢業的工程師都聚在一個房間里面,參加一個宣誓成為職業工程師的典禮。房間里放了一條很長的大鐵鏈,每個畢業的工程師都必須拿著鐵鏈的一部分來宣誓,誓言是為了提醒我們應該擔當的責任。我對職業經理人的認識,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
“被速成”
中國的商業環境形成的時間比較短,會有不規范之處,而企業就是在這種不太規范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很多企業為了生存就沒有關注企業的管理規范,還有一些企業甚至認為規范就是不靈活,不靈活就會失去機會,這些都是不成熟的市場才會出現的狀態吧。
既然企業的管理不規范,那從這些環境中產生出來的職業經理人就會有很不一樣的價值觀與行為。從國際的標準來看,很多行為甚至是一種不誠信的商業行為。
那么職業經理人在中國還有發展前途嗎?
最近出現很多說法,包括來自一些名人的,他們對職業經理人都是毀譽比贊譽多。
我也曾看見一些很不靠譜的職業經理人的行為,所以對這種說法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時代的一些怪現象而否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只要我們將視野放到全球,就會明確地看到職業經理人是社會的主流人群,我相信我們國家也不會例外,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創業。我們的企業整天說做強做大,如果要脫離做小買賣的模式,那學會用職業經理人、培養職業經理人則是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
創業者與職業經理人之間其實不僅沒有矛盾,甚至是天然互補的。
職業經理人需要創業者創造就業機會,創業者也需要職業經理人幫忙將企業做強做大。這種關系我相信還會維持一段時間。所以我常常告訴創業者:學會建立一個適合職業經理人發展的工作環境,是企業的一個重要能力,甚至是核心競爭力。
多年前,某知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發表了一個報告,報告內容是比較不同地域職業經理人的水平。毫無意外,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的專業水平與國外相比是有較大差距的,這個發現與我個人的觀察很一致。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個差距的存在。
首先,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缺乏一些規范企業作為培養場所;
其次,中國市場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很多職業經理人都在“被速成”的過程中。
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水平與國際上的差距是可以預見的。
我們當然可以把這個差距看作是“國情”,然后不再嘗試做任何努力去改善它。但我卻更喜歡將其看成是一個機會,思考怎樣才能“高速”提升我們的職業經理人的水平,讓年輕人可以少走彎路,盡快趕上世界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