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不是萬能的 沒有培訓卻是萬萬不能的
我們知道“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同樣,培訓不是萬能的,沒有培訓卻是萬萬不能的。培訓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培訓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積極和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培訓“神化”了,不僅對企業的發展不利,而且對培訓機構、對培訓講師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培訓不是萬能的 沒有培訓卻是萬萬不能的
前段時間,有一家大型化工企業,面臨戰略轉型,企業由原先的年年盈利一下子變成了大幅虧損,不得已企業采取了裁員、降薪的措施,一時間抱怨、倦怠、恐懼等情緒在企業內部彌漫,此時企業決定聘請外部的培訓機構對員工進行一次培訓,希望能夠“引導員工心態、改變員工心智模式、穩定員工隊伍”,這種想法看上去似乎挺不錯,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階段員工的抱怨、恐懼是源自于對企業未來前景的懷疑、對自身職業發展的不確定和對自己收入減少的不滿,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企業最高領導層對企業未來的前景做出闡述、對員工的職業發展及切身利益做出承諾或解釋,同時需要配套一定的政策和措施,這樣才能令員工安心工作,而外部講師所能起到的僅僅是輔助作用,只能夠對員工心態進行一些引導,并不能真正解決此時員工的心態問題,企業最高領導層的闡述、承諾以及政策措施是內力,外部的培訓是外力,當缺乏內力時,外力的作用將非常有限,就像是當一個人失去自身免疫力的時候,外部的藥物也只能起到維持的作用,并不能讓其健康、正常的生活。當年華為面臨戰略轉型時,華為的最高領導者—-任正非就發出了《華為的冬天》的疾呼,以此來激勵全體華為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才有了日后華為的高速發展。
由此可見,培訓、尤其是外部的培訓必須與企業內部的政策、措施、制度、流程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相配合、相協調,才能真正的體現培訓效果,才能真正的讓培訓落地,才能讓企業、培訓師、培訓機構以及培訓行業良性、健康的發展。